导航:X技术最新专利供热;炉灶;通风;干燥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1.本技术涉及造粒机冷却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带造粒机用冷却装置。
2.钢带造粒机是一种塑料造粒设备,其工作原理如下:黏流态物料通过造粒机布料器均布在其下方匀速移动的钢带上,通过冷却装置迫使钢带上的物料在移动过程中快速固化、冷却,从而造粒成型。
3.通常来说,钢带造粒机采用的冷却装置类似于空调,其包含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然而压缩机的换热能力有限,采用该技术对钢带造粒机上的物料进行冷却时常常难以达到满意的冷却效果。为了更好的提高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目前有部分厂家采用冷风机作为冷却装置对物料进行冷却。相比于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的组合而言,冷风机具有更低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以及更优的冷却效果,因此冷风机更适用于钢带造粒机的物料冷却。
4.然而发明人认为,目前的冷风机一般都会采用湿帘作为换热器,其换热效果虽佳,但是在气流穿过湿帘时容易将水汽带入并与物料混合,导致成型后的物料的质量出现下降。
5.为了改善以上问题以提高成型后的物料的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钢带造粒机用冷却装置。
7.一种钢带造粒机用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造粒机机架上的送风组件、毛细换热组件和水循环组件,所述送风组件包括叶轮,所述叶轮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毛细换热组件包括若干通有冷却液的毛细换热管,所述毛细换热管均匀分布于所述机架,所述毛细换热管与所述水循环组件连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在水循环组件与毛细换热管中进行循环流动,从而不断地对毛细换热管进行降温。叶轮转动时产生的气流通过温度较低的毛细换热管后与毛细换热管发生热交换,以此来降低气流温度,低温气流随后进入机架内并对物料进行冷却。在整个冷却过程中,气流无需通过湿帘就可以完成降温,以此来降低了气流中的湿度,减少了水分与成型时的物料的接触,进而提高了成型后的物料的质量。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蛇形设置的毛细换热管与气流之间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来提升对气流的降温效果。
11.可选的,所述水循环组件包括进水干管和出水干管,所述毛细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干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干管连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从进水干管流入各毛细换热管中,最后汇入出水
干管内,不仅能减少管道数量,降低设备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各毛细换热管内冷却液温度的均一性,减小降温效果的差异性,来提升降温效果,进而提高成型后的物料的质量。
13.可选的,所述进水干管与所述出水干管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进水干管和/或所述出水干管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连接板以固定进水干管和出水干管的相对位置,并设置第二连接板以固定进水干管和/或出水干管的位置,从而防止进水干管和出水干管在重力作用下对毛细换热管产生较大压力而导致毛细换热管发生形变甚至破裂。
15.可选的,还包括均流罩,所述机架顶部呈敞口设置,所述均流罩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且覆盖所述机架顶部,所述均流罩的顶部连通有换热机壳,所述叶轮、所述毛细换热组件和所述水循环组件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均流罩。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温后的气流可通过均流罩均匀吹向造粒机的机架内,来提升了冷气流分布于造粒机内均一性,并提高冷气流温度的均一性,进而提高物料的冷却效果。
17.可选的,所述换热机壳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所述均流罩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下支撑板能增加换热机壳与均流罩的接触面积,来提升换热机壳与均流罩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均流罩开设有若干维修口,所述均流罩连接有用于启闭所述维修口的保护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人员打开保护板后,即可通过维修口检查均流罩内的组件情况并进行日常维护与检修。
21.可选的,所述均流罩固定连接有固定脚,所述固定脚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固定脚不仅便于均流罩与机架进行连接,同时也增加了均流罩与机架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均流罩与机架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24.1.利用毛细换热管对气流进行冷却,以此来降低水分融入气流中的概率,降低气流的湿度,进而减少成型中的物料与气流中含有的水分的接触,提高成型后物料的质量;
25.2.呈蛇形设置的毛细换热管能提高毛细换热管与气流的换热面积,来提升换热效率;
26.3.设置均流罩能提高冷气流与物料接触的均匀性,来提升物料的冷却效果。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钢带造粒机用冷却装置与钢带造粒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钢带;3、均流机构;31、均流罩;311、固定脚;312、维修
口;313、保护板;314、把手;315、进风口;4、换热机构;41、换热机壳;411、上支撑板;4111、安装孔;412、下支撑板;4121、出风口;4122、支撑脚;42、送风组件;421、叶轮;43、毛细换热组件;431、毛细换热管;44、水循环组件;441、进水干管;442、出水干管;443、第一连接板;444、第二连接板;445、进水管;446、出水管。
34.参照图1,一种钢带造粒机包括机架1与钢带2,机架1的顶部呈敞口设置,钢带2位于机架1内,钢带2呈水平设置,物料落入钢带2上并由钢带2传动进行输送。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钢带造粒机用冷却装置。参照图1,一种钢带2造粒机用冷却装置包含均流机构3和换热机构4,均流机构3连接于机架1上,换热机构4与均流机构3连接。
36.参照图1和图2,均流机构3包括均流罩31,均流罩31呈倒“凵”形设置,均流罩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脚311,固定脚311与机架1的顶面呈平行设置,固定脚311与机架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均流罩31通过固定脚311与机架1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均流罩3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若干维修口312,维修口312呈方形并贯穿均流罩31的侧壁和固定脚311。在本实施例中,维修口312开设有六个,均流罩31每侧开设的维修口312为三个。
37.参照图1和图2,均流罩31连接有六个保护板313,保护板313与维修口312一一对应,对应的保护板313覆盖对应的维修口312,且保护板313可启闭对应的维修口312,当保护板313关闭对应的维修口312时,均流罩31与保护板313形成封闭结构。保护板313可沿竖直方向与均流罩31滑移配合以启闭维修口312,也可以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于均流罩31以启闭维修口312,同样也可以沿竖直方向翻转连接于均流罩31以启闭维修口31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保护板313铰接于均流罩31的顶部,使得保护板313能沿竖直方向进行翻转以启闭维修口312。保护板313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314,生产人员可通过握持把手314对保护板313进行翻转。
38.参照图3,换热机构4包括换热机壳41、送风组件42、毛细换热组件43和水循环组件44,送风组件42、毛细换热组件43连接于换热机壳41内,水循环组件44与毛细换热组件43连接,水循环组件44与均流罩31连接。
39.参照图3,换热机壳41固定连接有上支撑板411与下支撑板412,上支撑板411与下支撑板412形状相同,上支撑板411固定连接于换热机壳41的顶面,下支撑板412固定连接于换热机壳41的底面,下支撑板412背向换热机壳41的一面于均流罩31的顶面固定连接。上支撑板411开设有安装孔4111,送风组件42安装于安装孔4111内。特别的,均流罩31开设有进风口315,下支撑板412开设有出风口4121,出风口4121贯穿下支撑板412于换热机壳41的底部,进风口315与出风口4121相连通,使得换热机壳41与均流罩31连通。下支撑板412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脚4122,两个支撑脚4122分别位于换热机壳41的两侧,支撑脚4122与均流罩31的顶面固定连接,以增加换热机壳41与均流罩31的接触面积。
40.参照图3,送风组件42包括叶轮421,叶轮421固定连接于换热机壳41内壁并位于安装孔4111内。在本技术中,叶轮421可由驱动电机驱动工作。
41.参照图3和图4,毛细换热组件43包括若干毛细换热管431和铝制换热片(附图中未
示出),毛细换热管431呈蛇形设置并沿竖直方向延伸,铝制换热片与毛细换热管431固定连接,且铝制换热片呈水平设置使得其与毛细换热管431呈十字型设置,从而增大铝制换热片与毛细换热管431的换热面积。多根毛细换热管431沿水平方向在换热机壳41内均匀分布,特别的,毛细换热管431的弯折处穿出换热机壳41的侧壁并与换热机壳41固定连接。
42.参照图4和图5,水循环系统包括进水干管441和出水干管442,进水干管441与出水干管442的结构相同,毛细换热管431其中一端与进水干管441的侧壁连通,另一端与出水干管442的侧壁连通,使得进水干管441与出水干管442均呈水平设置。进水干管441和出水干管44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43,第一连接板443将进水干管441与出水干管442的相对位置做固定。
43.参照图5,进水干管441和出水干管442均固定连接于均流罩31的顶面。具体的,当进水干管441与出水干管442处于不同竖直平面时,进水干管441与出水干管442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444,第二连接板444与均流罩31的顶面固定连接;当进水干管441与出水干管442处于同一竖直平面时,且当进水干管441位于出水干管442下方时,进水干管441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444,第二连接板444与均流罩31的顶面固定连接;当出水干管442位于进水干管441下方时,出水干管442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444,第二连接板444与均流罩31的顶面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干管441与出水干管442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出水干管442位于进水干管441下方,出水干管442固定连接有两块第二连接板444,两块第二连接板444均固定连接于均流罩31的顶面。
44.参照图5,进水干管441其中一端连通有进水管445,出水干管442的其中一端连通有出水管446。冷却液由进水管445进入进水干管441内后分流至各毛细换热管431内,进行热交换后汇入出水干管442内,最后从出水管446流出。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液为冰水。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钢带造粒机用冷却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钢带2造粒机进行造粒时,叶轮421转动产生气流,气流经过毛细换热管431时与毛细换热管431内的冷却液进行换热降温,降温后的冷气流与钢带2上的物料接触并实现第二次换热,从而对物料实现快速降温。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植物蛋白(玉米蛋白、大豆蛋白)凝聚机制及植物蛋白基质生物材料(组织支架)的制备技术 2.农产副产物(米糠、豆渣)的高值化利用技术 3.高湿物料(豆渣、果蔬渣)挤压爆破粉碎、干燥一体化加工技术及设备开发
1.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 2.冷热过程节能与测控 3.能源环境综合技术与装备 4.自动机械与测控技术 5. 机电装备集成及其自动化
过程装备技术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在食品机械、喷雾冷冻干燥技术、粉体技术、流态化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