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巧助力 农业增效益——寺台镇农机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 2025-06-28    作者: 专题专栏

  

农机巧助力 农业增效益——寺台镇农机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暮春时节,走进寺台镇剪子村,广袤的田野上,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似乎预示着一场丰收的盛宴。农机手杨如建正操控着他的“铁牛”,这位刚从康县金剪农机服务有限公司脱颖而出的农机手,慢慢的变成了了村里有口皆碑的能手。他笑着说:“现在出工一天有200元的收入,不比咱以前种地辛苦多了!”

  剪子村的变化离不开2024年3月18日成立的农机服务企业。由剪子、杨湾和田坪三个村的合作社联合成立,这可是全市首家集体所有的农机服务企业。公司现在存在各类农机32台,比如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和挖掘机等,培养了15名农机驾驶员,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的潜在能力。农机公司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助农、为农、兴农”,通过机械化生产来提升农业效率。

  “过去是人扛肩挑,单打独斗,现在我们依靠农机合作,效率提高了一大截!村民们现在只需等着种子下地,粮食进仓。”剪子村的支部书记张仲彪在谈到农机队的作用时,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投入机械化生产后,村里的农田管理工作变得相对轻松,小麦收割和春耕的繁忙场景已不再,是机器在为我们奋斗了。

  回想起往年的农忙时节,村民们为了耕种和收割可真是一场“战役”。现在有了农机队的帮助,村民马大爷心里乐开了花:“不再是出门打仗,种植变得轻松多了!”自从金剪农机服务企业成立以来,他们的技术和服务不仅满足了本村的需求,还积极承接周边乡镇的农事订单,提升了机械的利用率。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资源的最佳配置,让每个农户都能尝到机械化的甜头。

  不仅如此,农机服务企业更是心系困难群众,免费为他们提供耕种服务,赢得了各方的好评。自成立以来,他们共收割小麦820余亩,深耕土地1200余亩,承接其他农事作业891小时,为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激励着更多村民加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强化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稳定农村经济的关键。在寺台镇,有了金剪农机服务企业之后,农民们不再为劳动力短缺发愁。“有了机械化,真是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郭建斌,寺台镇的司法所长,语重心长地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公司化运营的助力,以农机服务公司为纽带,加强科技增粮措施,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

  在寺台镇,农机服务公司不是简单的谋生载体,它慢慢的变成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将来的日子里,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农民的生活也将会发生更大变化,丰收的希望就在不远处。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度转型,乡村的未来将因农机服务企业的发展而更加光明。可见,机械化的背后,藏着的是一份对农民的关怀与关爱,一个个温暖的日子正在逐渐到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