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走进寺台镇剪子村,一阵阵轰隆隆的犁地声在田间回荡。农机手杨如建正扶着他的好伙伴“铁牛”抢抓农时翻耕土地,他和记者说:“自己是康县金剪农机服务有限公司培养的第一批农机手,现在能娴熟操作各种农机具,出工一天有200元的收入。”想想以往,干农活可真是累得让人心累,尤其是光靠人力和牛耕,干一整天也是累得直打盹!而今,在这个机械化的时代,看着杨如建满脸自信的笑容,真让人倍感振奋!
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湿润的芬芳,映射着丰收的景象。众所周知,机械化的推广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也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寺台镇剪子村农机服务企业成立于2024年3月18日,是由剪子、杨湾、田坪三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农机实物入股成立的,现有联合收割机、犁地拖拉机、挖掘机、运输车、微型耕地机等各类农机32台,为全镇乃至全县农户提供耕、种、收等多项服务,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的华丽脱变。
剪子村支部书记张仲彪也高兴地说:“现在我们春种、夏收、秋播与以往不同了,地里少了牛耕和‘人扛肩挑’的忙碌,取而代之的是机器轰鸣的高效现场。”“往年到了收、种庄稼的时候就像打仗一样,现在有了农机队,大家都可以轻轻松松等着看成果!”村民马大爷脸上挂着笑容,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
农机服务企业自成立以来,积极承接周边乡镇农事订单,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同时,金剪农机服务公司还给困难群众提供了免费的耕种服务,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确实,像这样的公司,正是农民在面对高强度劳动时的一场及时雨。
自农机服务公司成立以来共收割小麦820余亩、深耕土地1200余亩、承包其它农事作业等累计工作891小时,为村集体累计增收60余万元。这里所提到的数字,代表的不仅是经济收益,更是农民的期盼、生活的改变。寺台镇司法所长郭建斌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打造特色山地农业是抓好‘三农’工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推动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从一个小小的农机服务公司开始,逐步形成了以农机为中心的产业链。这种从“农业单打独斗”转向“机械化、合作化”的转变,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也在不断的提高农业的生产力。
值得一提的是,寺台镇正在计划借助公司化运营的模式,团结镇村干部,一同推动农业的进一步机械化提升,他们的目标不仅是生更丰收的粮食,更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想象一下,如果这样的服务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农村的梦想彻底有盼头,将会多么令人期待!
面对未来,寺台镇农机服务企业将继续发挥牵头作用,助力科技增粮,以班子强大合力和精细化的管理推动每一个环节的优化提升。他们不仅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利润反馈机制,更需要注重每一位乡村农民的声音,只有这样,这个新兴的农机服务公司才能实际做到为农户所用,为乡村经济发展助力。
总而言之,机械化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一步,而寺台镇的农机服务企业无疑是这条道路上的先行者。他们以科技助力农业,以团结合作打破传统,为乡村振兴谱写出了一首壮美的乐章。相信在这样的努力下,不远的将来,寺台镇的丰收将不单单是一种希望,而是实实在在的成果,大家共同期待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